上市公司配资
编者按:
近日,韶关、梅州、肇庆、清远等15个地级市公布2024-2025年“百千万典型村片区培育项目评审结果,翁源、仁化、蕉岭等20地入选。这是广东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采取的一项战略性、创新性举措。
乡村振兴,典型引领。典型村片区是指具备地理相邻、产业相融、文化相近等条件的多个行政村,通过建立资源统筹、产业协同、设施联配、服务共享、利益相连的整体运营机制,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高质量发展区域。典型村片区培育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典型村培育成果,整体提升典型村风貌,厚植典型村发展新动能,切实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探索建立乡村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即日起,南方农村报推出《众创乡村·向新而行——广东典型村片区培育特别策划》,典型村片区云客厅邀请行业专家深入解答典型村片区培育的逻辑和路径,把脉乡村脉搏,启发一线实践。
“典型村片区培育具有‘以县域为载体’‘突破行政边界’ 和‘集群式发展’等特点,有助于缓解城乡‘融而不合’的问题,有助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障碍,推动城乡经济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罗明忠在接受南方农村报专访时表示。
经济繁荣、产业兴旺、生态优美、人文和谐,这是典型村片区培育应该实现的目标。罗明忠认为,典型村片区培育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构建利益链接机制、健全管护运营机制等措施,确保利在农民、谋在农民、建在农民。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罗明忠
一体化、全域化、系统化
实现典型村片区集约化发展
南方农村报:今年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广东在推进典型村培育建设基础上,推进典型村片区培育,从单点培育到连片组团,您如何理解这一政策变化?背后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思路转变?
罗明忠:近年来,广东在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2022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变成高质量发展潜力板,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协调,以“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动员全省各方力量强力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
当前,广东已开展三批典型村培育,覆盖了全省近1/3的行政村。从经济、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视角,单点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各地优势难以整合,难以获得集约化效应。
尤其是“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年以来,镇村建设已经有了一些亮点,我们就需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通过集群式发展,突破原来单点发展可能带来的画地为牢、割裂限制难题,形成一体化、全域化、系统化发展格局,把各个亮点整合起来,使每个点的溢出效应扩大。片区化管理、片区化发展,实现统筹协调,有利于真正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资源整合、集约化发展,形成乡村振兴增长极。
谋划在农民、建设在农民
形成典型村片区发展内生动力
南方农村报:您刚讲到,片区发展有很多好处,有溢出效应、让亮点更亮。要实现真正的这个组团发展,您觉得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
罗明忠:第一,我们要有统一思维,达成共识。只要形成了共识,集体行动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力量就可以转化为村庄内生发展动力。
第二,要形成科学规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长远谋划,要有大局观、有系统观。
第三,大家形成统一共识、形成科学规划以后,就可能要放弃某些利益,或者说,有的时候要舍弃个人、小集体的一些眼前的、短期的利益。我们要放眼长远、考虑全局。这样大家才能在落实规划的行动中真正达到一致,推动整个规划的落实,达到片区统筹发展。真正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达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丁兴旺、和谐治理、环境优美。当然,优美生态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优美,还包括产业生态和社会生态优美,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第四,片区发展得靠全体参与,要大家积极支持。而这种支持要真正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激励相容的利益机制,使片区统筹发展中涉及到的各方面利益主体多元协同参与,形成内生发展动力,让各方参与主体各自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成就感、利益链接点。
南方农村报:您刚讲了需要有当地群众的参与,前面也强调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推进典型村片区培育工作中,怎样确保农民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
罗明忠:智慧之根源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我们的工作推动,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要真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到利在农民、谋在农民、建在农民。
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是很可爱的,要尽量的发动农民,要让农民参与,让农民看到良好预期。我们要多带耳朵少带嘴巴,多用眼睛少用嘴,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思考,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避免“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情况。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产业发展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生活环境好,生活又便利,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就会更加支持乡村振兴事业,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
规划引领 按图施工
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南方农村报:推动典型村连片发展取得实效,您认为可以从哪些关键环节或具体路径入手?
罗明忠:在我看来,片区发展可以借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做法,强化规划引领、破解统筹难题,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共享共赢,优化实施机制、保障项目落地,创新长效管护、巩固建设成果等举措。片区统筹最终是要实现经济繁荣、产业兴旺、生态优美、人文和谐的目标。以终为始,按照这样一个目标,借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做法。
首先,要坚持规划引领。当然,在做规划的时候,要鼓励创新、大胆实验。片区统筹可以说是新阶段新时期一种新的试点试验。我们现在的试点试验应该更多的是先有愿景、有蓝图,再按图施工。这样有利于我们避免犯错误,最大限度减少在改革创新中付出的成本。我们的切入点应该是基于对整个片区发展功能定位,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及对未来的发展的预判。
其次,要制定施工图。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件事情的完成、一个构想的实现,需要各方面协作、系统协调,需要靠一步一步的真功夫去做。
再者,要导入产业。没有产业导入,片区统筹发展缺乏有力支撑。片区统筹发展最终是需要经济发展、产业振兴、人民生活富裕。有人说,这个地方可能被划分为生态保护区,那就要考虑,既然这个地方是生态保护区,围绕生态保护的需要,去切入生态产业,把生态价值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第四,要发动群众参与。老百姓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百姓在这里没有参与,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最后我想都可能会事与愿违。
打造乡村特色IP
形成独特价值
南方农村报:连片发展的村庄资源禀赋往往相似,该如何通过避免产业业态陷入同质化竞争?
罗明忠:我们的乡村改造不能为改造而改造。它不是个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当然,改造会有推进乡村形象再造,比如,我们都希望走到乡村,能看到乡村面貌很漂亮,但是绝不只是停留于形象,更重要的是内涵发展。所以从开头我们就要立足这么一个出发点,乡村改造既不是面子工程,也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一个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民生工程。主要按照民生的需求推进这项工作,方向就不会偏离。
通过片区统筹发展,不仅要使乡村外表金光灿灿,而且要是乡村里面也是黄金满地。有些村庄可能有闲置的资产,我们需要通过片区统筹发展规划,真干实干巧干让这个区域得到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实际的利益,这才是根本。
运营乡村不要千篇一律,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乡村的特色。坚持本地的特色,充分发挥本地的人文自然禀赋优势,然后确定主导产业。比如,乡村做民宿,“民宿”两个字是一样的,但“民宿”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提供的体验是不一样的。近期,我去了潮汕、茂名、江门清远、湛江、阳江等地,看到有些乡村已经做得不错,片区也体现特色了。此外,还需要培育一批优秀的乡村运营官,他们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叶香玲 任峻男
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