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荆州路151号,坐落着国内首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的展示馆——国歌展示馆。在国歌展示馆的众多珍贵藏品中,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灌制的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堪称镇馆之宝。这张编号为34848B的唱片是国家二级文物,也是国歌诞生的直接见证,至今仍能在唱机上正常播放。
国歌展示馆所在区域曾是原电通公司的影棚,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正是在这里诞生。这是最早展现觉醒的中国人民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影片之一,1935年5月24日,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后,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从此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战歌,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上下的抗战激情,将抗日救亡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离不开左翼运动的蓬勃发展。
1930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左翼文化运动以上海为中心蓬勃兴起,在上海先后组建了一系列左翼文化组织,向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发起猛烈冲击,冲破国民党的文化“围剿”。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继而南下侵占上海,不久,一·二八事变也爆发了。国难当头,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青年组成义勇军奔赴抗战前线,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起来抗战,抗日救亡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核心主题之一。
赵丹在电影《聂耳》中饰演聂耳时使用的小提琴。
1934年秋,电通公司刚刚完成了《桃李劫》拍摄,主创人员聚集在经理马德建家里,讨论第二部影片的创作问题。田汉表示要写一部反映长城抗战的电影,并用“凤凰涅槃”的意象,隐喻中华民族在战火中的重生。同年冬天,田汉在徐汇区一个简陋的亭子间里创作出了影片《风云儿女》的故事梗概,原名为《凤凰的再生》。他在剧本结尾写下这样的诗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血肉来筑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
1935年2月,田汉在创作完成《风云儿女》剧本梗概后不久便被捕入狱,夏衍把田汉写的《风云儿女》电影故事梗概改成分场台本,聂耳则开始夜以继日地谱写歌谱,将心中的呐喊化作笔下的音符,这些饱含血泪的歌词,成为了民族精神的永恒注脚。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人民高唱着它为争取自由解放浴血奋战,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1936年6月7日,上海市民在南市大吉路公共体育场(现方斜路515号)举行第三届“民众歌咏会”大会唱,指挥家刘良模指挥千余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台下涌动的不仅是歌声,更是四万万同胞共赴国难的决心。
不仅如此,这支中华战歌也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精神共鸣。1940年,美国歌手保罗•罗伯逊在著名的美国纽约罗易桑露天剧场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宋庆龄亲自为《起来》唱片撰写英文序言。
1949年7月16日出版发行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歌词歌谱。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寰宇。国歌展示馆收藏着一张上海大中华唱片厂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唱片,正是1949年10月1日当天赶制的第一版国歌唱片,它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要历史见证物。如今,在《风云儿女》拍摄地重听《义勇军进行曲》,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田汉奋笔疾书的身影、聂耳谱曲时急促的心跳似乎就浮现在观众们的眼前。
国歌展示馆内景。
作为国内首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的展示馆,国歌展示馆自2009年开馆以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近年来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等。国歌展示馆不仅是红色资源的“守护者”,更是红色文化的“播种者”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打造涵盖了研学思政、音乐思政、戏剧思政、冠军思政的“为国而歌”大思政品牌,2024年品牌项目《“为国而歌”国歌展示馆里的思政课》入选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通过思政教育让文物焕发新生,将红色历史化作可感可悟的精神力量。未来,国歌展示馆将持续助力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城市文脉赓续鼎新。这支诞生于战火中的国歌,将永远回荡在中华大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用 “血肉筑成的长城”,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盛世中华。
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